常州日报:上下求索,圆梦社科
  • 时间:2018-01-22
  • 点击:9698
  • 来源:安博体育·(AnBo Sports)官方网站,

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8-01/20/content_177445.htm


上下求索,圆梦社科

王 浩

我的治学方向是历史,历史具有一种探寻人世变迁,考究当世得失的神奇力量。2005年,怀着对历史的热爱,我走进了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史。3年的学习,激发了我对社科研究的浓厚兴趣,古代知识分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指引我砥砺前行。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龙城常州,怀着对古文化的热爱,在一所职业院校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与社科研究“相濡以沫”。社科类工作本来就要走出象牙塔,依托当地社区的文化资源开展相关研究。常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龚自珍评价常州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来到常州后,我的足迹覆盖了天宁寺、青果巷、淹城,这座城市的人文风貌、历史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开始憧憬在龙城大地上开展社科研究工作。很快,机会就来了,2013年11月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一个电话:“您好,请问您是王浩老师吗?祝贺您课题获得资助,想请您在全市社科学术交流发言。”原来是我年初申报的市社科课题《常州古村落保护研究》获得了立项,我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平静。原本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丝执念,未曾想在校园外也存在着共鸣,刹那间,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无限温暖。

通过这次交流发言之后,心中燃起的火焰几近燎原。“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社科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严密的工作,需要在了解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对社科的研究,我慢慢地懂得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分享给学生是一种责任,融入到民众生活是一种担当,对古文化更增添了几分热爱,于是我继续我的社科研究梦,想把社科研究进行到底。

转眼间从事社科研究已经4年多,从一个初入社科研究的新兵转型为一个从事传统村落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人员,完成了我人生中的许多突破。慢慢地,我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常州人,至少心理上是。闲暇之余我会走访一些古村落,如焦溪、杨桥,如会故友,日久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儿女情”“家国情”,我乐此不疲。

孔子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有时,想一想有情怀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心灵有了归属。我从热爱古文化进入历史专业学习,三年如一日,流连忘返,又因为眷恋常州的古韵醉心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扎根于殷村职教园,再到常州社科联垂爱,将视野投向古村落,进而与公众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精彩,也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然,我感恩常州社科联给我带来的诸多殊荣。

依托社科联这个高端学术平台,我在社科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2013-2017年连续5年获得常州市社科课题立项,其中一般资助课题2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2项(重点资助、立项课题各1项),江苏省高校哲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项。2017年我在传统村落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申报的苏南传统村落保护的课题获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此外,我还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1项,常州市哲社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经市社科联的举荐,我参与了《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讨论稿的论证,为常州古村落和古遗址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仅如此,同样是得益于常州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我被聘为常州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继续为我们大美常州传统文化继承与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古文化研究,如同文化考古,浮尘退去之后,你才能惊艳于它的璀璨。当然,有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社科研究这条路“知易行难”,当你执着于揭开一个谜团时,不可用时间来丈量真相何时会浮现,此时,唯有在未来保持“一片痴心谱绝响”的韧劲,活出“一剑指处江河畅”的豪情,耐得寂寞才能拨开重云,接近学术巅峰,一步步实现社科梦想。

未来,社科研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在常州社科联的带领下,我将继续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躬身教育事业,我将在本职岗位上通过古文化研究工作,引领学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把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文化引领;

二是做良好常州市民。我需要“承中华文化‘天下观’”,和常州市民共同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做一名“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进而以天下观天下”的常州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